湖北来凤:祖孙三代接力守护金丝楠林******
(新春走基层)湖北来凤:祖孙三代接力守护金丝楠林
中新网湖北来凤2月3日电 题:湖北来凤:祖孙三代接力守护金丝楠林
记者 郭晓莹
在湖北来凤县百福司镇舍米湖村,这里的楠树错落叠翠,郁郁葱葱。3日上午10时,护林人陈代全拿起钩刀进山。虽已到了退休年纪,但他仍然每天坚持巡山。
“这棵树,我12岁时,它才拇指粗,看它现在长得多壮实。”陈代全抚摸着一棵挺拔的楠树说。
曾经拇指粗的楠树已成材。 郭晓莹 摄楠树浓荫如盖,经年堆积的树叶铺满了小路。一路上,陈代全唱起了自编的山歌:大王叫我来巡山呀,我到楠木(林)看一看;前头碰到个乌鸦飞呀,鸦雀到前面叫哈哈。
陈代全说,巡山要走过几道山梁,一趟下来要3个多小时,平时一天两趟,春节期间一天一趟。
百福司镇地处鄂、湘、渝交界地区,有“一脚踏三省”之称。当地野生楠树品种繁多,数量庞大。其中主要为桢楠,俗称“金丝楠木”,是最为顶级的木材之一,古人称之为“木中黄金”。
百福司镇舍米湖村楠树林(资料图) 张杏 摄相传明嘉靖年间,因大火烧毁了太祖昭穆群庙等多座宫殿,明廷派遣徐珊赴卯洞(百福司镇)一带督促采木。徐珊督促采木两年,留下《卯洞集》一书,这是全国唯一本记录楠木采伐史的史集,为了解明代百福司一带采木情况留下珍贵的史料。
为守护这片楠林,陈代全的爷爷陈志远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义务护林,长期与盗伐者周旋。后来陈代全和父亲陈立富接力传承,父子俩在林中搭起木屋,在此“护楠”半个多世纪。
陈代全还记得,多年前,他曾想伐一棵楠树做家具,被父亲拒绝。陈立富说,这些树是留给子孙后代的财富,绝不能砍。陈代全明白父亲守护好这片楠林的决心,没再动过砍树的心思。
后有人找到陈立富,提出以28万元的高价购买一棵金丝楠,父子二人皆不为所动。
粗壮的楠树(资料图) 张杏 摄陈立富2016年去世后,陈代全成为陈家第三代护林员。他每天巡山,从未间断。
舍米湖村驻村第一书记谢永洲说,在陈家三代人和村民的保护下,该村楠林面积不断扩大,如今已达百亩,成材楠树6000余棵,楠木育苗1万余株。
据了解,百福司镇目前有大小楠树30余万株。在严格保护现有楠林的基础上,该镇将大力发展楠木观光、休闲、民宿、赏游系列生态产业,变资源优势为旅游产业优势,助力乡村振兴。
去年,陈代全的儿子陈群返乡创业,建起了民宿。“我想让更多的人来这里听父辈的故事,也会和父亲一起守护这片楠树林。”陈群说。(完)
广西铁路“点灯人”冷雨夜守护春运安全****** (新春走基层)广西铁路“点灯人”冷雨夜守护春运安全 中新网玉林1月12日电(谭育俊)1月11日凌晨4时,天黑漆黑漆、冷雨绵绵。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玉林工务段玉林二场工区11名职工集结在黎湛线玉林二场道岔旁,借着扎在头上的头灯光亮,在黑夜冷雨中进行检修道岔设备作业。 连日来,广西玉林地区冷雨纷纷。由于受低温影响,钢轨容易受冷收缩引起设备变化,为确保春运线路设备安全,该段加大站场设备检查整修力度,组织职工强化设备检查巡查,及时整修线路设备病害,为春运安全保驾护航。 玉林工务段职工顶着寒风冷雨在线路上进行拨道校正方向作业。 李慕传 摄“春运期间列车开行密度大、钢轨设备负荷加重,现场又低温阴雨,设备容易引起变化。我们今天作业的项目就是检查站线股道和道岔设备,及时发现和加固轨道连结零件,处理影响线路质量的问题,稳定线路基础,增强设备防寒能力。”在现场跟班作业的玉林线路车间党支部书记李慕传边走边说。 接到防护员“可以上道作业”的通知后,李慕传把职工分成两组,一组5人,分别由工区副工长古雨杭、班长陈宇飞带队,在南、北头道岔、股道区段展开检修作业。 玉林工务段职工在线路上对钢轨接头进行修理加固。 谭育俊 摄雨一直下,细雨夹着寒风尽往脖子里钻。古雨杭手拿检查锤逐一敲击钢轨扣板上的螺丝、螺栓,每隔一根轨枕就弯下腰用反光镜伸入轨底,反照检查轨底是否有病害、伤损。只见他一会拿起道尺检查钢轨水平、轨距,一会又拿出记录本记录着检查数据,还时不时叮嘱工友们要细心,不漏敲、不漏看、不漏检,不放过任何一处不良处所。 玉林工务段职工在线路道岔上进行病害整修作业。 谭育俊 摄弯腰、蹲下,锤起、锤落,加固、拧紧,一路检一路看一路记,职工们在有条不紊地作业着。 从当日凌晨4时至9时30分,古雨杭和工友们在风雨中连续奋战了5个多小时,完成检查道岔31组、股道3.2公里的作业任务。而他们的鞋子早已灌满了水,身上衣服也被雨水打湿,就这样不惧风雨寒冷,用心用情守护着春运旅客的回家平安路。(完)
|